信长城安全观:因为一句话,华为汽车BU高管苏箐被免职?

2021-08-05 15:11
56

近日,华为发布的一封人事任免文件显示,免去苏箐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,他将进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。原华为消费者BG首席技术官卞红林已于近日调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,接替苏箐的职位。


外界对此次苏箐被免职的原因猜测纷纷,华为官方也很快回应了苏箐职务调整一事,承认苏箐在参加外部活动谈及自动驾驶技术与安全时,针对特斯拉,发表了不当言论,鉴于其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,公司决定免去苏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”。


一、何种不当言论?

让我们“时光回溯”至今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。苏箐出席该活动的智能驾驶相关圆桌论坛时,直言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致死等同于「杀人」


特斯拉当然是强烈不满,毕竟刚刚开通了新浪微博@特斯拉法务部,这点舆论动向必定是能够迅速捕捉。

网传(小编严谨)特斯拉近日还向华为发送了律师函。

就像苏箐自己说的,他的言论属实有些“严重”。但不可否认,他也将自动驾驶“副作用”放到明面上来讲——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如何保证?

二、车的信息安全,攸关生死

以前,车只是一个被操控的交通工具,智能汽车不一样,“眼睛”、“耳朵”和“感知”都有了。主动权不再完全操控在我们的手上,而是把部分功能托付给了”车“。

而这份托付,并不是高枕无忧。

且不说在国内外各大“安全攻防”论坛上,攻击“智能汽车”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仿佛成了一件约定俗成的事儿。无论是新贵特斯拉还是老牌车企,生产的智能汽车都没能逃脱“演示攻击”的命运,问题是,每次攻击都能成功!

咱就说2020年以来发生的各种汽车信息安全事件,就足够让人头脑一痛了:


■ 据工信部统计,2020年,对车联网信息服务商的恶意攻击,达到280余万次;

■2020年3月,特斯拉的零配件供应商数据库被 DoppelPayme 劫持,当黑客未能如愿得到勒索赎金,特斯拉的机密信息被在网络上公开;

■ 2020年6月,本田汽车内部的全球业务网络遭到了网络攻击,致使一些工厂产线被迫停产,部分全球业务无法办理;

■ 2021年1月,巴西某数据库发生重大泄密事件,包含有1.04亿辆汽车和约4000万家公司的详细信息,几乎涉及所有巴西人。

这些都在宣告着“智能汽车信息安全”真的不简单。

三、国家强制性规定,必须安全

基于“车”的信息安全问题,我国自2018年以来,发布了一系列规定,强制要求智能汽车必须足够安全:

图片1.png

这就意味着,智能汽车如果想要跑起来,必须需要符合规范标准。

四、能让“车”安全的,却很少

然而,市面上能够做到汽车“信息安全”的方案却很少。这主要是因为:

第一,车本身的复杂性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艺术,不仅拥有数量庞杂的电子元件,其供应链也可谓是相当复杂。这就导致了负责提供电子系统厂商只了解自己的产品,很难理解自己的产品如何与车联网其他的系统发生交互的,主机厂本身更无法了解。而信息安全却是一件系统工程,它伴随着车的数据交互的全过程。

第二,亿万级节点的交互。每辆车、每个摄像头、每个停车位、每个路过的行人......都是一个节点。智能汽车需要和每个节点进行毫秒级信息交互,迅速判断发出指令,而信息安全,不仅需要保障每个指令、每条数据的安全,还不能够对车辆系统造成任何负担,这些都是信息安全需要考虑的。

第三,巨大的成本。智能汽车想要在芯片和软件层面实现安全性,就需要强大的软硬件结合安全系统,如果自主进行研发,会给实际产品及开发工作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。成本的增加势必会带来车辆价格的上涨,在市场竞争如何激烈的情况下,谁都不愿意迈出第一步。


所以,这就导致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成为“皇帝的新衣”,每个人都假装它很美好。
然而,政策的步步紧逼下,新衣又能穿多久呢?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